当前位置: 首页 > 专题专栏 > 人社学会 > 提高就业质量论坛文章阅评专栏
我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议
【作者:】   【来源:】    【发布时间:2016-04-20】   【字体:    

21号作者

随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,我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已成为惠民、利民、便民服务的前沿阵地和敏锐“触角”,在促进就业、服务创业、保障民生、维护稳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然而,我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存在的人员不稳、编制紧张、设施落后、资金不足、任务不堪重负等现实困难,致使不少基层平台工作者感到困惑和迷茫。那么,如何才能夯实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的“根基”?如何突破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发展的“瓶颈”?最近,笔者就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,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。

一、我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现状

1、机构建设情况:按照“重心下移、夯实基础、整合资源、规范运作”的总体要求,我市共建成劳动保障事务所20个,其中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2个,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17个,工业园区劳动保障事务所1个,全部属于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,归乡镇、街道政府和市人社部门双重管理。全市劳动保障事务所下设社区、行政村工作站324个。

2、人员及收入情况:我市街道乡镇、工业园区劳动保障平台共有工作人员76人,其中,有编制的40人,占总人数的52.6%。工作人员以中青年为主,其中 203027人,占总人数的35.5%304032人,占总人数的42.1%40岁以上的17人,占总人数的22.3%;队伍文化程度本科学历10人,占总人数的13.1%,大专学历37人,占总人数的48.6%,中专学历29人,占总人数的38.1%。有编制人员由财政拨付工资,购买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每人每月7001300元。另外,全市有社区、村级劳动保障协理员324人,每人每月300元。

3、场所及设备情况: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筑面积最大的有150平方米,最小是30平方米,平均为45平方米。有95%左右的乡镇、街道劳动保障平台与便民服务中心联合办公。基层平台均配置了计算机、电子屏、打印机、电话机等主要设备,连接了互联网,安装了江西省就业信息网软件,大大方便服务对象办理劳动保障等业务。

4、经费来源情况:有编制人员的工资由当地财政统一拨付,其他购买岗位人员工资由单位支付工资加就业专项经费支出(公益性岗位补贴);工作经费由省、市就业部门以奖代补方式拨付,每年拨付每个乡镇(街道)工作经费20000元。

5、功能发挥情况:一直以来,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业务工作比重最大、耗时最多的是就业创业服务工作,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源调查录入和数据更新、服务企业招工、协助举办培训、小贷贷前调查和贷后清收、开展就业援助、职业介绍、《就业失业登记证》办理等项目。近年来,新农保、社保劳资纠纷调解等工作量呈快速增长的态势,占总工作量的60%-70%

二、我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

1、管理体制不顺。基层劳动保障所实行的是双重管理,工作人员归乡镇、街道党委、政府管理,人社部门负责业务指导。这种双重管理模式,使人社部门缺乏对基层机构人员统筹调配使用的权限,基层专职人员被随意调用或安排从事非本职业务,专职不专责、工作效率低的现象得不到有效控制,很难形成人员与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,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、积极性难以调动,致使部分劳动保障工作难开展、任务难完成、制度难落实。

2、工作人手不够。基层劳动保障所工作业务涵盖就业创业、新农保、社保、劳动监察和仲裁以及乡镇本级交代的其他工作任务。虽然每个基层劳动保障所平均配备工作人员14个,但实际有编制人员只占到总人数的52.6%,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量严重不匹配。这么少的人要完成这样面宽量大的工作,实际上是无法充分履行其劳动保障工作职责的,许多基层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反映工作压力很大。

3、工作经费不足。根据调查情况看,各乡镇、街道劳动保障所除了每年由市劳动就业部门拨付一定的工作经费外,街道、乡镇财政几乎无任何资金补助。然而,相对基层劳动保障平台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来说,市就业局每年拨付基层平台的工作经费不能充分满足其工作需要。另外,多数基层劳动保障平台由于没有独立的账户,隶属于街道、乡镇的统一账户,就业工作经费和专项补贴经费(如培训补贴、职业介绍补贴等)不能专款专用,存在被挤占挪用、不能完全到位的情况。购买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太低,每月700元只能保证个人基本生活,在基层平台的大学生甚至还不如社会上一名普通清洁工的工资待遇。

4、办公场所简陋。部分乡镇和部分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办公场所是租用场地办公,部分劳动保障平台原有场所被便民服务中心部分挤占。另外,由于2003年开始建设的工作平台,多年未重新装修,导致办公条件简陋,难以为服务对象提供方便、快捷服务。

5、办公设备老化。相当一部分基层平台办公电脑、电子显示屏等设备由于配置较低,使用年限较长,没有经费更新,经常出现死机、无法开机、无法显示等故障,影响正常工作开展。

三、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建议

1、实行垂直管理。随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职能日益拓展、工作任务日益加重和服务对象不断扩大,为保证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,应该参照借鉴国土、人口计生等站所归口管理的做法,考虑将乡镇(街道、工业园区)劳动保障事务所工作人员收编,由市人社部门对其人事、财务、业务实行统管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不再在乡镇、街道政府兼职,真正做到“专职专业”,使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基层劳动保障工作。要完善基础管理,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,引导基层工作人员转变工作作风,提高工作效率,切实帮助劳动者解决实际问题。

2、加强队伍建设。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,招聘一批高校毕业生充实基层劳动保障队伍,从源头上提升基层劳动保障队伍的政治素质、文化素质、思想道德素质。针对基层工作特点和实际,制定完善各种业务培训计划,采取在职培训、上派锻炼、轮岗培训等灵活多样、因需施教的培训方法,抓好抓实基层队伍的业务培训,提升基层队伍的综合素质,提高基层工作人员业务能力、政策水平和服务质量。

3、加大资金扶持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人员所承担的就业服务、新农保基金征缴、工伤协查、政策宣传、劳动者维权等各项工作任务越来越重,服务范围点多线长,工作成本逐年增加。省、市财政应加大资金倾斜扶持力度,适当提高补助标准,年初市劳动就业部门制订开展调查摸底、建立台帐、印刷传单、送岗位、送培训、送信息、举办招聘会等各类活动所需经费的计划,由省、市财政将扶持资金列入预算,每年定期拨付,为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。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要开设单独的账户,确保各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。

4、改善办公场所。按照赣府发〔20095号、赣财社〔200961号等有关文件精神,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,有条件的基层平台尽量争取建立独立的办公场所,对个别租用场地办公的基层平台,给予适当的租金补贴。对于装修年限较久的基层平台,给予经费进行必要的修缮,以保证正常业务的开展。

5、更新设施设备。从就业资金拨付相应经费,用于配足配齐电话、传真机、打印机等基本设备,更新已经老化的办公电脑、电子屏、触摸屏等。同时要下大力气加强平台从业人员信息技术培训,全面提高其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管理业务的水平,尽可能使配置的设备不成为“摆设”,发挥其应有效应。

6、引入竞争机制。一是建立良好的用人、留人体制,在人才引进上要加大力度,招聘一批立志立足基层建功立业的人才,并在待遇上、生活上给予关心。二是采取奖惩结合的办法,最大程度激发工作人员的活力。比如,设立奖补资金,完成劳动保障工作任务的给予奖励补助,对于长时期无法完成工作的人员进行诫勉谈话等。三是强化考核,对于基层平台建设的效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考核,将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、上级奖补资金挂钩。鼓励各单位根据实际,创新创特,打造特色基层劳动保障平台。

20151225


附件:
关闭窗口